最新新闻:

瑞丽遣送缅甸人回国「新疆籍务工人员在广东」

时间:2023-03-05 16:16:14来源:

“装配零件的时候要再细心一点,这个挡板不是这样装配的,你过来我再教你一次吧。”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已经到瑞丽工作四年多的缅籍务工人员内林乌正在与工友进行交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样的对话是在两个缅甸人之间展开的。近日,记者走进瑞丽银翔摩托车产业园半成品摩托车生产线,与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相比,很多缅籍员工说一口流利中文更让记者感到惊讶。

“我来到中国打工,原本是想增加工资收入的,没想到还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内林乌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其实,内林乌只是众多在德宏缅籍务工人员中普通一员。从2014年12月开始到现在,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大力培训下,中心已完成了83期对缅籍务工人员的免费培训服务,总人数超过10000人,培训课程包括汉语、中国法律法规、健康知识、职业技能等,帮助缅籍务工人员在中国瑞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瑞丽圆梦大学

瑞丽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与缅甸最大的对华陆路口岸木姐接壤,是我国沿边地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从瑞丽、畹町口岸入境的外籍人员有增无减。2014年12月,外交部、教育部联合批准在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为往来于瑞丽和缅甸经商务工的缅籍人员提供免费教育培训服务。

(图片来源云南网)

“我们通过理实结合、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采用实用汉语、中国法律法规、健康与疾病预防、实用职业技能等多项内容结合的多维一体教学模式,送课到企业,开设晚间业余培训,免费为到瑞丽务工经商的缅籍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职业教育瑞丽培训基地负责人罗海麟老师告诉记者。

摩托车生产线上的缅籍员工定貌林是生产上的能手,工友们对他工作能力非常认可。为了让姐姐和弟弟继续上学而辍学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到中国工作后,竟然有机会聆听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的直接授课,圆自己的大学梦。“我在缅甸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因为姐姐在上大学,弟弟要上初中,为了给他们上学,自己就主动要求退学了,可是心里面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上大学的事。来到中国瑞丽打工后,没想到居然还有机会听大学教授上课,也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定貌林一脸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定貌林说出了大多数参加培训缅籍人员的心声。培训中心成立以来,积极主动与前来办证的各企业建立联系,以“送课到企业,开办业余工人夜校”为主的方式,在各企业开展不间断的教育培训,得到了缅籍人员的一致好评。

缅籍员工得实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滞留在瑞丽的缅籍人员约4万余人,其中在瑞丽因经商、务工相对固定居留的3万余人。如何服务管理好庞大的外籍人群是瑞丽市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入境后对中国法律法规一无所知,在语言文化方面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极大地制约着企业的正常运行。管理和引导好这一群体,让他们在中国工作得开心、让企业用工用得放心是一个难题。

瑞丽是全省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口岸,广发水产品批发市场是瑞丽市的龙头企业,使用缅籍务工人员数量较大,而且非常集中。“培训中心给我们培训了中文基础知识,我现在已经能够做一些基本的沟通交流,学会中文后找工作更好找,而且工资待遇还会因此而提高。”在这里工作2年的缅籍员工哥貌莱告诉记者。

“从2016年开始,中心和基地就对缅甸工人保持着两个层次的教育培训,一是以中国法律法规知识 禁毒防艾知识 健康卫生知识 厂纪厂规教育为主的短期培训;二是以实用汉语知识教育为主的中长期培训。看似简单的培训,其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罗海麟老师对记者说道。来自缅甸马圭省的丁丁暖是瑞丽银翔摩托车产业园车间一名库管员,说起培训所起的作用,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记者说道:“中国和缅甸的法律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来到了中国就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健康卫生及禁毒防艾知识也是一样的,只有把这一些学好了,我们才能在中国工作生活得更好,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

培训的深入,也让一些企业尝到了甜头,工厂的管理更加顺畅了,而且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云南银翔机车制造有限公司和畹町经济开发区广发贸易有限公司建立“银翔培训学校”和“广发培训学校”,并同时构建“中缅职工之家”和“企业职工文化室”, 以新的工作形式为这两个公司提供各种专项的教育培训,持续不断地完成对该企业外籍工人的培训,帮助企业做好职工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培训中心的培训,缅籍员工的法律、健康等意识都得到了提升,他们工作起来更开心了,企业管理起来也更容易了。” 云南银翔机车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管理员岩雷这样告诉记者。

胞波情谊联两国

“我们培训中心对所有的缅籍人员进行的培训都是免费的,对企业也不收取任何的费用,真正让缅籍人员感受到中缅胞波情谊。”罗海麟老师一边向记者展示他们的中缅文教材一边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采用免费的方式进行,这样就解决了外籍务工人员参加培训的实际困难,参加培训的工人都发自内心的赞扬这种培训。“能得到中国老师、甚至是教授的亲自授课,让我在异国他乡得到了人格尊重,解决了在异国生活会有的担忧和畏惧,心里平静安定了,充满了感激。培训也解决了我们不懂汉语的最大困难,提高了我们的汉语听说能力,增强了生活和工作的自信,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中缅胞波情谊。”来自缅甸马圭省的藐艾感动地对记者说道。

每期培训结束的时候,也是老师与学生最难过的时候,大家依依不舍。“缅甸是一个非常懂礼节的一个国家,每次培训结束学生们都对老师集体致谢师礼,他们眼中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非常愿意再次参与培训教学。”谈及对培训的感受,从云南民族大学校本部来到瑞丽给这些缅籍员工培训的庞仙老师深有感触。

“你好,缅甸和中国是一家人。”走在瑞丽市工业园区,不时会有缅籍人员用略显生疏的汉语向记者打招呼。2016年9月4日,随着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项目的正式启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在瑞丽圆大学梦,从而为缅甸等澜湄六国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德宏团结报记者 杨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Hi德宏,获取更多新闻资讯!

责编 朱边勇 董绿叶

审核 郭 晶 陈仲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